共享生活

Landscape

2011 年初,我終於得到主編首肯讓我寫一個因為 TED Talk 而很有興趣的主題: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當時 Rachel Botsman 這個名字在香港還是鮮有所聞,然而其倡議已在國際間聲名大噪。因為一個 TED Talk,我找到越來越多的資料,越看越覺得當時還識講退休而不識講氣候的愚蠢簡直是到了可憐的地步,帶著夾雜編採疲勞和憤慨,我寫了充滿個人情緒的一篇專題,開首是:

舊時那句獨食難肥是對的。在物質泛濫的年代佔有的權利不再意味著豐足。受宏大的製造業所籠罩的都市生活當環境危機急在眉睫我們不得不反思盲目購買新品的習慣是否仍合時宜。擁抱關顧彼此之心與人分享生活的豐碩也許才可暖化都市生活的冷漠讓我們重拾分享這原始美好本性。

在 2011 年的國際共享經濟己經成形,Rachel Botsman 已經出書《What’s Mine is Yours》,理念很簡單:你用我的,我用你的,你我都可以減少消費,同時有利於自己的「經濟」,減少製造更有利於環境,就係咁簡單。她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閒置的力量」(idling capacity),也即是沒有被充分利用的空間、技能、時間和物件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即是你既可以運用自己閒置的力量去服務別人,而你又可以從別人閒置的力量中避免消費。「用得唔好蹝」這個上一代傳下來的概念不再只是美德,是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思維。

要講 sharing economy 真係有排講,而我就是寫了 22 頁的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之後,深感空談理想國又有何用。到了當年的年尾,JupYeah 誕生成為那篇專題的實踐和延續。

當時搞 JupYeah 的理念也是很簡單:你執我的舊物,我執你的舊物,大家減少消費慳錢減廢。一個正確的行為本身就應該是這樣簡單,但簡單並非代表其意義毫不廣博。試想像一下,如果人人都好好為社會獻出他們的 idling capacity,人人都可以減少消費慳錢減廢,這個城市未必會即刻變成理想國,但絕對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境地行了一步。

三年過去,共享文化在香港遍地開花。時至今日,共享不再只是想像一下,而是可以真正付諸實行,而我的實踐就是這樣:

JupYeah  當然,不認識我們而以為我們別有用心的陌生人未必知道。JupYeah Pop-up Swap 同 Jupyeah.com 都是根據我們想有的換物方式而建設的。任何實用的物品,如果你不需要就可以提供,讓平台內的其他有需要人取之,而你亦可以從這個平台取得所需。這當然是我用得最多的共享平台。我平時有不再需要的舊物,都會放上去 JupYeah.com 與人分享,而且我亦開始嘗試從網站換取我需要的日用品。廚具、個人用品、書、文具、袋和衣物我都執過。如果你有物品想要,真係不妨睇下網站有冇。我們未做到包羅萬有,但久不久都會見到很多實用品,包括傢俬﹗

我用左方的,換來右方的
我用左方的,換來右方的
 
 

Carshare.hk  既然香港地少車多,何必買養多一架車來滿足自己做車主的虛榮?我和男友偶爾大時大節都會租車。自從 CarShare.hk 誕生後,我們基本上只會在這裡租別人的座駕。出租別人空置的座駕就是充用利用 idling capacity 的方式,這樣也划算得多,也可以為其他人帶來額外收入嘛。右圖就是我們租來帶愛犬上山頂的車。
 
Screen Shot 2014-06-03 at 1.20.19 am
Airbnb  除非別無他選,否則外遊時一定會租別人的單位。其一是因為租金相宜得多,但空間又闊敞好多,尤其在公幹時非常合適。其二是可以體驗當地的生活環境。其三就是用得唔好蹝,何必下下入住點都造成很多浪費的酒店呢?上圖就是我在哥本哈根工作時租住的單位。
 
………
 
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工作,但對於支持小本經營力量,互惠互利有很大的用處。最重要的是,這才是真正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所以呢,請支持共享文化,而第一步就是你要願意與人分享。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