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明報·通通識》版刊登了一個好有意義的專題「打開衣櫃 解構消費模式」。其實當已認識一段時間的通識版記者 Polly (她本身已是潮女一個)跟我提及這個專題構思,確是很高興原來教育版會做抽離校園、貼近年青人生活的題材﹗她認為買衫裝扮是每個年青人都會做的事,當中有很多具消費模式反思意義的訊息。談到這一點,我已經變成一個 chatterbox 喇。
好多人接觸我們,最主要還是只談「以物換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以物換物只是一個動作,背後關於生活態度、消費習慣、喜好等影響生活本質、社會和環境的訊息更為重要。而買衫扮靚裝身更加是既個人但又關係生活和環境的議題。
我、Olive、Samathy & Kodi 識於微時,未到十八廿二時已經是買衫動物。從旺角到尖沙咀到中環,就連重慶大廈有甚麼平靚正嘢都逃不過我們(當時是 Olive 首先發現原來重慶有大量 vintage style 的朱義盛低至五大元一對)。跟街上任何一個人撞衫都是我們的大忌,所以我們甚至會到美芝和美華買二手衫後跟住《ZIPPER》、《FRUITS》等日本雜誌自己 DIY。一件衫,確實是穿兩次就會失去興趣。然而那時候香港最大的拍賣平台尚未淪為商店街,我們還可以將二手衫賣出去,在揮霍當中尚算可以減少浪費。
可是近十年越來越認識製衣行業對於環境的影響,加上對於質素的要求提高,人開始意識到如果為了滿足我們無限的需求而不斷製造新衫﹐儘管可以交換、回收、賣出去而未至於浪費,但是製造新衫而耗用的地球資源和污染依然無日無之。去看看 EARTH.er 在 Mini Swap Walk 的展覽吧,你就會知道這方面的事實有多不忍睹。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認為人們的置裝問題癥結在於,很多人普遍不認為自己配得起擁有更好東西,而不是更多東西。Vivienne Westwood 說得對的,現在的人因為 Fast Fashion 而穿得很醜,而且個個都一樣。因為家在銅鐵灣,我都不知見過幾多少男少女穿得跟 Lookbook.nu 和韓國潮牌 Catalogue 一模一樣。COME ON,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就應該有最好的東西、最獨特的造型。所以買衫或者在 SWAP 執衫時,心裡不應該說「依件衫 OK 喎」,而是應該等到自己心裡說一句「依件衫我超鍾意」。低要求地置裝,根本用垃圾包圍自己無異。正如在專題中說:「多餘的物品就像毒藥,不應把它們帶到生活中。」
我們確實是從衣櫃有近百件衫,精簡至現在只擁有最好、最鍾意、質素最好的東西。精簡生活空間、減少買埋「唔等使」物品的慾望,對你來說只會有益。同埋,請選擇較環保和舒適的物料,因為你和地球都值得擁有。
這就是我們的 Life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