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透過手上的銀包,不經不覺間支持了黑箱企業對於環境損害和社會不公平的事件,而最大的藉口是:我不知道。所以呢,教育真的委重要﹗而最近德國一個組織 Earthlink 就推出一個 browser plug-in,「捉住消費者隻手」來阻止他們支持童工。
Category: Musings
共享生活
2011 年初,我終於得到主編首肯讓我寫一個因為 TED Talk 而很有興趣的主題: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當時 Rachel Botsman 這個名字在香港還是鮮有所聞,然而其倡議已在國際間聲名大噪。因為一個 TED Talk,我找到越來越多的資料,越看越覺得當時還識講退休而不識講氣候的愚蠢簡直是到了可憐的地步,帶著夾雜編採疲勞和憤慨,我寫了充滿個人情緒的一篇專題,開首是……
THERE IS NO AWAY
平日有個習慣,覺得家中有需要購置新物品時,都會商討是否需要購買,或者有沒有避免買新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換了無火煮食,需要一個煎鍋。於是諗下周圍有邊度可以搵到二手。資深二手物品藏寶者大多會去 Asia Expat、Geoexpat 等。最近我去了環境保護署- 香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最終搵到一個非常合心水的煎鍋,盛惠一百大元。我在這個平台看了很久,發現這個應該好少香港人用的平台都有好多、好多物品,於是再想每日 JUPYEAH 審批幾多物品,還是香港其他大大小小的平台和夜冷,二手物品真係何其多。但係每日耗用地球資源、製造過程構成污染、影響生態和人類健康的新物品更多是排山倒海,而過一排它們又會成為舊物的新軍。怎會不想到 CHRIS JORDAN 的作品,然後得到一個結論: WE HAVE TOO MUCH STUFF。問題係:在這個下下要買新物品的年代,WE HAVE WAY TOO MUCH OLD STUFF。
Cat’s cat bed
前陣子天氣寒凍, 小妹將一件破上衣改裝成貓窩, 給我家的肥仔賞用. 其實寵物並不在乎手工好壞, 有主人的味道, 牠會睡得更安心。
天然洗地貼士
小時候幫手做家務,首要任務是記得邊隻色的威寶用來做甚麼。那時我以為清潔家居與那些外國化學品品牌的名字掛鉤是必然的。要梳化反光就一定要搵碧麗珠珠,要件衫白到好似新般就非搵碧蓮妹不可。當然,大個時就知道長期使用那些化學品是慢性中毒(詳情不太記得,但《SKINNY BITCH》有詳述),加上家有兩愛犬,更加一定要用天然清潔品。除了一支消毒藥水看門口之外,敝舍只得白醋、梳打粉和茶籽粉。別了天兔,又是時候要抹個靚地,今次出場的是白醋和 LEMONGRASS 香薰油﹗
縮小衣櫃
曾幾何時我們亦以為衣櫃換季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後來發現耗用自己的生活堆砌視線範圍根本看不盡的物品,只是為自己增添未能件件寵幸的罪疚感。說到底,講著衫還是要看自己眼見到甚麼和腦記到甚麼,埋葬於衣櫃深處,棄之何惜但最想著又未算的雞肋,根本是浪費金錢和我們昂貴的生活空間。
自製牙膏
已戒掉超市牙膏多時,原因係(1) 從來不知道牙膏應該投進哪一個分類回收箱,對於其巨體包裝企唔係坐唔係,一直都覺得係極差的設計。原來一般的牙膏包裝含鋁,故不能回收,塑膠又需要 450 年分解。一個月吃乾其內臟,它卻需要幾個世紀才會絕跡於世。牙膏含水和防腐劑,牙粒不含水,故不含防腐劑。吸收 Floride 的風險包括永久性牙齒變色(氟斑牙)、胃病、急性中毒性、皮疹(口週皮炎)等,潔白不是你想像中這麼健康的。 一直以來我的選擇係 LUSH Hong Kong 的牙粒,但係見完這個post,原來自製牙膏好簡單,決定要自己動手做喇﹗
告別雪櫃
我想說,家中那個舊雪櫃本來自一密友,始於那時我們柴娃娃剛搬離娘家,我們至少是雪櫃的第三手主人家。那是種至少廿年機齡,「三」字頭品牌的綠色雙門有霜雪櫃。當時的柴娃娃新居業主卻包了雪櫃,幸好廚房夠大,那高齡雪櫃變成我們的儲糧櫃,幾好用的。一年後我帶同這雪櫃搬進獨立的新居,要求家中傢俱都是白色,沒有廚房的套房在一群白色的傢俬中「綠立白群」太礙眼,於是不久後我把心一橫把它都塗成米白色。一用就七年,從兩房兩廳到獨立套房到一房一廳。終於它打柴了。 就在一早起來發現地下都是溶了的雪水。二手店不收,把它丟到堆填區說實話過不了狹窄的良心。於是查探關於回收站,就CALL了架VAN仔送它去了。大半路程司機大佬都在說我有點傻,只是為了理想就浪費金錢。我當然明白司機大佬的用意,他一直都為我作先驅,他稍有顧慮的原因是,明明給人家幾十蚊代行處理掉就可以,而且捐東西給慈善機構該有很多手續,好麻煩啫!但我在想,堆填區真的真的爆了! 總有人要為任何一個過程負責,如果沒有堆填區的選擇,我還是要這樣送它最後一程吧!結果我們只是把它放下,就走得!如果多一點人盡量不把堆填區視為第一選擇,回收中心的流量多一點,那個impact我想也不能覤小。
學用風呂敷
膠袋徵費實行已久,大家本應全部習慣了向膠袋說不,或者意識到自己的雙手雙臂其實很發達,有能力成功拎住幾件物品返到屋企都冇穿冇爛,要少個膠袋包住凍食,隻手只會濕少少而唔會受傷。可是仍然偶有見到前面排隊俾錢位顧客仍然係咁要膠袋,拎住個 MIU MIU 買張卡係都要套多個膠袋,買包百力滋都要用袋入住先拎到、難道放入袋會重斷臂?那不只是浪費,是愚也。
離開請乾杯
平日在街上忽然口渴,你會點?當然係立即走入「梗有一間o係左近」買枝膠樽野飲,飲唔晒會拎住或者擺入袋,飲晒就o係下一個垃圾桶與之訣別。一個好簡單同理所當然的償渴行為對環境有咩影響,即使你心知肚明都未必會令卻步。我地會付錢,要環境付出代價來滿足我們一刻的口渴,但係免費享用的水,好多時卻偏偏浪費掉?